笨书网 + 

首页 »

句子的表达方式有几种并举例精选好句41句

作者:子鱼 2022-12-18 10:50:34 / 122次阅读

1、不能用于“把”字句的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2、表示说的词语有以下几个:

3、感觉,认知——看见、听见、闻见、感到、感觉、觉得、以为、认为、知道、懂等;

4、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5、造句:他能说善道,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6、主要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7、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

8、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和手段,也就是指你说话的内容;表现手法是指表现你的主题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更好的表现你要传达的意思。

9、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因为很多介引成分在一定的句子格式里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如:他把草稿纸订成一个个本子。此句中动词后另有宾语。

10、造句:长大了我才明白,每次母亲的絮絮叨叨是对我最深沉的爱。

11、巧舌如簧。

12、老师分别找李响和张宇谈话,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13、通过这次谈话,他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14、"把"字句又叫处置式。处置就是指谓语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15、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16、强调处置和动词的处置性,强调动作对引进的受事给予积极的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时,才能用“把”字句.

17、趋向——来、去、上、下、起来、过去等.例如:

18、造句:这个人是常常夸夸其谈,还会吹牛,没有什么真本事。

19、存在、等同——有、在、是;不如、等于、像等;

20、例如:(1)屋里太热了,把窗户打开吧!(打开窗户)(2)玛丽把房间布置得漂亮极了.(布置房间)运用“把”字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21、例:他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

22、没有处置性的动作——非动作性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例如:(3)*把花香闻到了.(4)*把他认识了.

23、口若悬河。

24、妙语连珠。

25、夸夸其谈。

26、造句:每次谈到这个话题他总是能够妙语连珠,扯上几个小时。

27、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并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如:我们打扫一下房间吧!我们把房间打扫一下吧!

28、“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或“将”,把动词支配的成分,提到动词前来表示的一种句式.基本结构是:名(施事)+把+名(受事)+动+其它.

29、造句:他这个人巧舌如簧,经常是无理也要强辩三分。

30、楼层:1修辞手法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1)共产党像太阳。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硬币正悄然“退休”。(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四、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五、夸张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六、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七、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八、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九、对偶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成的修辞格。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一)正对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互相补充。(1)风声雨声读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二)反对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反相成。(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二)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如:(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十、排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十一、仿词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1)共产党像太阳。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硬币正悄然“退休”。(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四、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五、夸张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六、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七、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八、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九、对偶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成的修辞格。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一)正对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互相补充。(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二)反对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反相成。(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二)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如:(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十、排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十一、仿词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解题过程]八种常见修辞格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4.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5.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7.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8.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31、(5)*大家把这个计划同意了.(6)*他把沙发坐了一会儿.(7)*我把西安去了一次.

32、我看完了那本小说.——一般叙述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强调对受事的处置.

33、小明的每次谈话都给人言必有中之感。

34、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等。

35、身体状态——站、坐、躺、蹲、趴、跪等;

36、我觉得还是给老师说一下比较合适吧。老师说,哪位同学知道这个问题问得好,告诉我一下。妈妈说,你出去了言一声,我就知道了。

37、比喻,使表达形象化拟人,使表达更生动逼真夸张,强调所表达意思的强烈程度排比,增强气势对偶,使表达更整齐规整常见的基本也就这些.

38、心理——同意、讨厌、生气、关心、怕、愿意等;

39、整句和散句是就句子的结构形式分出来的类别。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两种句式具有不同的风格,使用整句有整齐之美,使用散句则有错落之美。例如: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整句)  ②天空布满了乌云,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一时大雨倾盆。(散句) 创作整句的修辞手段主要是对偶、排比、叠字、回环、层递、反复等方法,其中的对偶的严对,可以说是整句的典型,不但要求字数相同,结构一致,而且在句子结构同一位置上,要求词性相同,词语的意义类属也要保持一致。比如“一个黄鹂鸣翠柳,两行白露上青天”,数词与数词相对,量词与量词相对,色彩词与色彩词相对,名词与名词相对,动词与动词相对,结构非常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给人以一种美感享受。 整句的形式整齐,音节匀称,气势贯通,念起来琅琅上口,给人印象深刻,常用于铺陈,渲染气氛,增强文势。散句的结构各不相同,表达的意思不像整句集中,也没有整句那么强烈的语气,但是散句由于形式灵活多变,所以用好了也非常生动,因此有人吧散句比喻为自由体操。 整句和散句一般是交错运用,这样才能使语言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一般情况是:诗歌多用整句,文艺作品中散文常常整散结合,小说、政论文多用散句,当然像小说中写景的地方往往会使用整句,只要需要增强气势,增加文章感染力,那么就会使用整句。例如: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你看,这就是当初的北京人,那时候的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他们自由地活着,没有礼教来约束,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陷害……而他们是非常快乐的。 有时候,为了加强文势,结构不一致的句子要调整为整句: (1)她接待顾客热心,介绍商品耐心,细心解答问题,虚心听取意见。(2)一次投资,幸福一世。(3)这些小体积,威力大的炸弹,可不能等闲视之。 (4)这部作品展现的生活画面广,开掘主题思想深,塑造人物性格活,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概括力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上述句子,适合使用整句表达,这样前后句式整齐,使气势贯通,或者文气一致: (1)她接待顾客热心,介绍商品耐心,解答问题细心,听取意见虚心。 (2)一次投资,一世幸福。(或改为:投资一次,幸福一世)(3)这些体积小,威力大的炸弹,可不能等闲视之。 (4)这部作品展现的生活画面广,开掘的主题思想深,塑造的人物性格活,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概括力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40、絮絮叨叨。

41、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想了解更多关于句子的表达方式有几种并举例精选好句41句的内容,请扫微信
或微信搜索jiemingpan

本文链接:https://www.benshu.com/p/463580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由作者自行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前一篇: 工作励志的句子正能量100句优选30句
后一篇: 祝高考学子祝福语精选44句

栏目精选


笨书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内容由用户上传发布,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24小时内处理或删除。
Copyright © 2020 笨书网  备案号:粤ICP备15074009号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