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书网 + 

首页 »

关于艾条的词句

作者:子鱼 2022-07-11 23:14:08 / 290次阅读

1.描写艾草的句子

1、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远离了故乡,但我与那平凡而神奇的艾草却藕断丝连,每逢端午之际,我都会去药店买些艾草条,不为驱蚊,也不为避邪,只是喜欢那种苦香味,似蒿草,像野菊。

2、有时在工作之余,我会把艾草条点燃,放在百会、三足里、神厥、关元等穴位进行热灸,任凭自己被那浓烈的香味和烟雾所包围,清苦的香味就像我蕴藏的心事,在五月的田野里弥漫开来。

3、下班后,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去梨园里割艾草,尽管这时候的艾草长得不算太高,但那淡淡的清香味,却时刻弥漫在梨园得最深处,闻着那艾草的香味,我觉得是那样的芬芳、亲切与可爱,我似乎闻到了家乡的味道,闻到了母亲包的粽子的香味,也唤起了我心底那份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4、艾草阴干压制成艾条、艾柱,能治病驱蚊;艾草煮的鸡蛋,也酥香可口,有清火消炎的功效。

5、母亲把割来的艾草,挂在房子的门框上,苍郁的艾草叶给农家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6、艾草的生命力极强,割去一茬,新的一茬很快又会长出来,即便是秋后秆叶枯萎,到了来年的春天,它又会顽强地冒出一片新绿,并且疯狂地长成一片蓬勃的葱郁。

7、在我的家乡,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随处都能见到艾草苍绿色的身影。

2.形容艾叶的句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提起端午,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屈原。那个“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诗人,那踽踽独行的峨冠博带的清瘦身影,那声声沉重的叹息和天问,在太史公那如椽大笔的记述中定格。

屈原22岁时就已官居三闾大夫。很受楚怀王器重的他,却遭到贵族子弟和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

楚怀王被骗死在秦国后,屈原悲愤欲绝,上请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但顷襄王宠信奸佞小人,反将屈原贬至南方荒蛮之地,三年不复相见。

秦国一看时机成熟,出兵攻下楚国的郢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是这沧浪之水永远也洗不去诗人内心的痛苦。

有国不能报、有家不能归,大厦将倾、民生多艰,无法再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梦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诗人走上了生命的祭坛,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抱石纵身跃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这一跃,写下了中国文化史最黑暗而沉重的一笔;这一跃,凝固成了一尊不朽的灵魂,让华夏子孙顶礼膜拜了2000多年。诗人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屈原的风采人生,成了一种永远歌唱的主题。人们借助于端午节“春去夏至”的美好时光,歌吟美好的人文理想、操守意识和民族气节。

3.赞美艾灸的句子

赞美艾灸的句子 1、艾草灸医,健康大益。

2、家里有艾灸,健康不忧愁。 3、艾灸,乐活昂然自得。

4、艾家人,艾健康。 5、幸福就“艾”特我。

6、“艾”身体, “灸”健康。 7、天然草,养生宝。

8、简单爱,大智慧。 9、艾灸,爱越久。

10、爱生活,艾健康。 11、一生相“艾”,健康同在。

12、用艾草,灸健康。艾灸的经典语句1.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2.《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3.《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4.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5.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6.《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7.《皇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8.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9.《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0.《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晋隋时代陈延之)11.《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

(唐代孙思邈)。

4.艾草的好词好句

艾草的古诗:

浣溪沙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

古风(陆游)

木生虽拱把,鲜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芗故焚。

嘉禾终銍艾,岂独草见耘。

此理讲已熟,要当尊所闻。

山房(陆游)

四纪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觉梦长。

戒婢无劳事钗泽,课奴相率补陂塘。

无衣已免豳人叹,数箔春蚕岁有常。

雨晴至园中(陆游)

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

岂惟蛙黾豪,颇觉蜂蝶狂。

怅然怀故山,舍东百本桑。

迨此积雨余,枝叶沃以光。

父老适相遇,藉草挥一觞。

一觞颓然醉,笑语相扶将。

赋诗示儿子,此乐未易忘。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李白)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5.赞美艾灸的诗词

艾灸作为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病方法,解决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医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老百姓也能用的起,人人都可以自救。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了。

1.《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2.《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黄帝内经》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3.《黄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4.《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5.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6.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7.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8.《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9.《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10.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11.《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晋隋时代陈延之)

12.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

13.《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4.《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唐代孙思邈)

15.《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16.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

17.《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18.《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19.《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20.《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21.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

22.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23.《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

24.《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朝鲜--许浚)

25.《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唐代韩愈)

26.《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7.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28.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29.“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

深入艾灸的历史渊源,振兴中医灸法

6.描写艾蒿的句子

早晨送孩子去上学,惊喜地发现小区大门旁插着几枝艾草,一股艾草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我这才意识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端午节就蕴藏在这悠悠的艾香里。

艾草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绒毛。在我的家乡,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随处都能见到它苍绿色的身影。

艾草的生命力极强,割去一茬,新的一茬很快又会长出来,即便是秋后秆叶枯萎,到了来年的春天,它又会顽强地冒出一片新绿,并且疯狂地长成一片蓬勃的葱郁。童年时代,每到端午节这天,母亲就会早早地唤醒我,沿着乡间小路,到田地边去采艾草。

母亲把割来的艾草,挂在房子的门框上,苍郁的艾草叶给农家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艾草除了具备驱除蚊蝇,毒虫的功效外,还有诸多的用途。

艾草阴干压制成艾条、艾柱,能治病驱蚊;艾草煮的鸡蛋,也酥香可口,有清火消炎的功效。艾草还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作用。

记得小时候,不论我和弟、妹风寒感冒了,母亲会用晒干的艾叶熬荼,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一年级的一个冬天,我的双脚生了冻疮,脚踝肿胀的像两个刚出锅的馒头,妈妈熬了一锅的艾草水,让我把双脚浸泡在热腾腾的艾水里,几天后,肿胀全无,功效很是神奇。

此后,我喜欢上了艾草,那清苦浓烈的香味,混合着泥土和阳光的温暖气息,让我铭记于心。后来,我很留意关于记载艾草的文字,如《诗经》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写道:“艾以叶入药,味苦,无毒。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

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植物,为许多人除去了病痛之忧,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中必备之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远离了故乡,但我与那平凡而神奇的艾草却藕断丝连,每逢端午之际,我都会去药店买些艾草条,不为驱蚊,也不为避邪,只是喜欢那种苦香味,似蒿草,像野菊。

有时在工作之余,我会把艾草条点燃,放在百会、三足里、神厥、关元等穴位进行热灸,任凭自己被那浓烈的香味和烟雾所包围,清苦的香味就像我蕴藏的心事,在五月的田野里弥漫开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下班后,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去梨园里割艾草,尽管这时候的艾草长得不算太高,但那淡淡的清香味,却时刻弥漫在梨园得最深处,闻着那艾草的香味,我觉得是那样的芬芳、亲切与可爱,我似乎闻到了家乡的味道,闻到了母亲包的粽子的香味,也唤起了我心底那份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想了解更多关于关于艾条的词句的内容,请扫微信
或微信搜索jiemingpan

本文链接:https://www.benshu.com/p/188112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由作者自行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前一篇: 四个字的好词句有哪些
后一篇: 表达不开心的英文句子

栏目精选


笨书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内容由用户上传发布,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24小时内处理或删除。
Copyright © 2020 笨书网  备案号:粤ICP备15074009号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