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书网 + 

首页 »

含“是”的成语大全(202个)

作者:子鱼 2022-06-15 00:22:34 / 757次阅读

小编为您整理了是非混淆、闲非闲是、钉是钉,铆是铆等含“是”的成语202个,其中“是”开头的25个,“是”结尾的33个,“是”在中间的144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是”开头的成语

1、是非混淆[shì fēi hùn xiáo]

【解释】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

【示例】乃至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楚才有今日之悲惨結局。 ——曹尧德《屈子传》第二十四章

2、是非之地[shì fēi zhī dì]

【解释】有麻烦或争议的地方。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我想第一步只有让你师父跳出是非之地,哪一方面都不帮。”

【示例】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3、是非得失[shì fēi dé shī]

【解释】正确与错误,所得与所失。

【出处】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二》:“奉圣旨不允者沥恳控陈,必期从欲,闻命悚惕,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示例】钱仲联《人境庐诗草·黄公度年谱》:“逮穷年累月,深稽博考,然后乃晓然于是非得失之宜,长短取舍之要。”

4、是非颠倒[shì fēi diān dǎo]

【解释】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出处】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示例】阳世全凭一张纸,是非颠倒多因此。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5、是事可可[shì shì kě kě]

【解释】是:凡是,所有;可可:不在意。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样·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6、是耶非耶[shì yē fēi yē]

【解释】耶:语助词,表疑问。是呢?不是呢?

【出处】《汉·孝武李夫人传》:“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7、是非人我[shì fēi rén wǒ]

【解释】正确与错误,他人与自己。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出处】元·丘处机《玉炉三涧雪·自咏》词:“不会深穷造化,随缘且度朝昏,是非人我绝谈论,复返生前混沌。”

【示例】你做了酒色财气,你辞了是非人我,今日个老乡惹上仙风,和小桃都成正果。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

8、是古非今[shì gǔ fēi jīn]

【解释】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汉书·元帝纪》:“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示例】这句言语,也是古人传下来的,那些叫做是古非今。 ——明·邵璨《香囊记·途叙》

9、是可忍,孰不可容[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

【解释】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同“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处】《梁书·元帝纪》:“毕、原、酆、郇,并离祸患,凡、蒋、邢、茅,皆伏鈇鑚,是是可忍也,孰不可容!”

【示例】况明皇旧宫,天井内地,跨连河北,胁倚山东,岂可行有匪坐为污俗,若是可忍,孰不可容? ——唐·郑亚《唐丞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

10、是而非之,非而是之[shì ér fēi zhī,fēi é shì zhī]

【解释】对的以为不对,不对的以为对。指是非不分。

【出处】《晏子·不合经术者》:“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

11、是非长短[shì fēi cháng duǎn]

【解释】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出处】汉·王充《论衡·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折未有所定。”

【示例】你二位今日这场斗,我也不问他们是非长短。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12、是可忍,孰不可忍[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13、是古之罪[shì gǔ zhī zuì]

【解释】是古:认为古代的事就是对的。指犯了推崇古代的罪过。即是古非今之罪。

【出处】《汉书·刘向传》附刘歆:“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减。”

14、是非只为多开口[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解释】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人事下·处世警言》:“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示例】可甚么是非只为多开口,倒道我女大不中留。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

15、是非分明[shì fēi fēn míng]

【解释】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示例】他处理问题上一向是非分明。

16、是非口舌[shì fēi kǒu shé]

【解释】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示例】这是哪里的晦气!事情不曾办成,倒弄了一窝子的是非口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五回

17、是非好歹[shì fēi hǎo dǎi]

【解释】歹:坏。正确与错误,好的与坏的。指对事情的评价。

【出处】元·贾仲名《双调》:“大都来一时事,搬弄出千载因,辨是非好歹清浑。”

【示例】酒醉三分醒,这么大一个人,连是非好歹也不分么? ——金庸《笑傲江湖》第三回

18、是非曲直[shì fēi qū zhí]

【解释】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出处】汉·王充《论衡·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折未有所定。”

【示例】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三折

19、是长是短[shì cháng shì duǎn]

【解释】指说长道短。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若是个有主意的,此时便该把凤翔流落,得遇焦氏之事,是长是短,备细对叔父说一遍。”

20、是非自有公论[shì fēi zì yǒu gōng lùn]

【解释】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

21、是非轻重[shì fēi qīng zhòng]

【解释】正确和谬误,事情的重要与不重要。

【出处】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当然还是要分别是非轻重,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还是要讲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

22、是非不分[shì fēi bù fēn]

【解释】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示例】实际上,对方不只是一些是非不分的群众,还有一批造反派和大量的社会渣滓。 ——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

23、是是非非[shì shì fēi fēi]

【解释】是是:第一个“是”表示肯定,第二个“是”指正确的东西。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示例】孝悌忠信,刚毅质直,笃于为义,勇予疾恶,是是非非,终身不假人以色词。 ——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

24、是亦因彼[shì yì yīn bǐ]

【解释】是:此,这个;彼:那个。这个也是因为那个。即二者互为因果。

【出处】《庄子·齐物论》:“彼出于此,是亦因彼。”

25、是非之心[shì fēi zhī xīn]

【解释】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出处】《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示例】清·朱彝尊《跋王氏诗疑》:“世之儒者,以其渊源出于朱子,而不敢议,则亦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结尾的成语

1、闲非闲是[xián fēi xián shì]

【解释】无关紧要的是非、议论。同“闲是闲非”。

【出处】宋·沈瀛《水调歌头》词:“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示例】闲非闲是,不挂一丝头,牢闭口,紧降心,人我先除扫。 ——元·姬翼《蓦山溪》词

2、点头道是[diǎn tóu dào shì]

【解释】表示赞成或肯定。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道资斧困竭……不觉点头道是。”

3、耳目非是[ěr mù fēi shì]

【解释】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出处】《汉书·南粤王传》:“嘉见耳目非是,即趋出。”

4、比肩皆是[bǐ jiān jiē shì]

【解释】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5、所在皆是[suǒ zài jiē shì]

【解释】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6、习非成是[xí fēi chéng shì]

【解释】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示例】于是习非成是,一若文不用典,即为俭学之征。 ——钱玄同《寄陈独秀》

7、百无一是[bǎi wú yī shì]

【解释】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示例】此人做事百无一是,如若重用应当三思而后行。

8、独行其是[dú xíng qí shì]

【解释】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示例】杨嗣昌见他往往不受军令,独行其是,也明白他心中不服,决心拿他“开刀”,替别人做个榜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9、点头称是[diǎn tóu chēng shì]

【解释】表示赞成或肯定。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道资斧困竭……不觉点头道是。”

【示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点头称是。 ——邹韬奋《经历·再被羁押》

10、在在皆是[zài zài jiē shì]

【解释】在在: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出处】清·袁枚《答友人某论文书》:“仆疑足下于诗文之甘苦,尚未深历,故觉与我争名者在在皆是,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以为其传校可必耶?”

【示例】像我一般的人在在皆是,而且未必如我一般,你何不一个个去寻着他们痛骂,却单在这里骂我一人?(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十六回)

11、人非物是[rén fēi wù shì]

【解释】指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寄情》:“蓬莱院月悴花憔,昭阳殿人非物是。”

12、没衷一是[mò zhōng yī shì]

【解释】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出处】郭沫若《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13、举目皆是[jǔ mù jiē shì]

【解释】抬头看满眼都是。形容数量多。

【示例】这种黄色的小花在草原上举目皆是。

14、习非胜是[xí fēi shèng shì]

【解释】习:习惯;非:错误的;是:正确的。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正确的。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示例】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名实相乱,莫矫其实,习非胜是,终古不悟,可悲矣!”

15、共商国是[gòng shāng guó shì]

【解释】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商国是。”

16、质非文是[zhì fēi wén shì]

【解释】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示例】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宋·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17、实事求是[shí shì qiú shì]

【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示例】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做假。

18、各行其是[gè xíng qí shì]

【解释】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出处】《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示例】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19、自行其是[zì xíng qí shì]

【解释】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一九五四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不注意遵守请示报告制度。”

【示例】做事不能自行其是,最好听听别人的意见。

20、俯拾皆是[fǔ shí jiē shì]

【解释】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示例】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皆是。

21、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

【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示例】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22、比比皆是[bǐ bǐ jiē shì]

【解释】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示例】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23、滔滔者天下皆是[tāo tāo zhě tiān xià jiē shì]

【解释】洪水弥漫,到处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也比喻某种低下的人或不好的风气到处都是。

【出处】《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示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世无知我,我辈终于埋没,尚有何说!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二回

24、昨非今是[zuó fēi jīn shì]

【解释】非:不对,错误;是:对,正确。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

【出处】宋·郭应祥《临江仙·丙寅生日自作》词:“老子开年年五十,依前恁地痴顽。昨非今是有无间。”

【示例】着什么昨非今是于中战,岂如俺月光常是照金尊。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点绛唇》

25、似非而是[sì fēi ér shì]

【解释】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示例】这一项似非而是的答案让我迷迷糊糊。

26、师心自是[shī xīn zì shì]

【解释】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示例】南朝·宋·惠义《答范泰等书》:“若欲违经反律,师心自是,此则大法之深患,秽道之首也。”

27、俯拾即是[fǔ shí jí shì]

【解释】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示例】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即是。

28、莫衷壹是[mò zhōng yī shì]

【解释】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演讲》:“主张个人主义者,莫不反对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者,又莫不反对个人主义,聚讼纷纭,莫衷壹是。”

29、莫衷一是[mò zhōng yī shì]

【解释】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示例】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30、亦复如是[yì fù rú shì]

【解释】复:又,再。也是这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示例】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刻功夫。换过左手,亦复如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

31、触目皆是[chù mù jiē shì]

【解释】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出处】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示例】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32、不宁唯是[bù níng wéi shì]

【解释】宁:语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先君。”

【示例】无一幅自制之精密地质图(并文土性等图),非文明国,不宁唯是;必殆将化为僵石,供后人摩挲叹息。 ——鲁迅《集外集拾遗·中国地质略论》

33、积非成是[jī fēi chéng shì]

【解释】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

【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示例】对于一些早已积非成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误读音,就不能太拘泥于语音本身的发展规律。 ——胡明扬《词典学概论》第七章第二节

“是”在中间的成语

1、钉是钉,铆是铆[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

【解释】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示例】他说话做事钉是钉,铆是铆,深得大家信任。

2、唯力是视[wéi lì shì shì]

【解释】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示例】即如前次北师深入,寇扰边民,外臣职守所关,唯力是视;难道北朝政府,反导人不忠么?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三十三回

3、淆乱是非[xiáo luàn shì fēi]

【解释】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示例】淆乱是非的说法终于被制止了。

4、五百年前是一家[wǔ bǎi nián qián shì yī jiā]

【解释】上祖本是同一宗族。指同姓相称,拉攀关系。

【出处】元·郑廷玉《布袋和尚忍字记》楔子:“可不道一般树上有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示例】你既读姓牛,五百年前是一家,我和你祖孙相称罢。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5、说是道非[shuō shì dào fēi]

【解释】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我的父母没眼睛,把我嫁在这里,没来由教他来望,却教别人说是道非。”

6、佛是金装,人是衣装[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

【解释】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7、马首是瞻[mǎ shǒu shì zhān]

【解释】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示例】他近一年半以来虽常依大帅之“马首是瞻”,然而他不是大帅部将,也不会屈居人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8、言是人非[yán shì rén fēi]

【解释】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

9、佛是金妆,人是衣妆[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

【解释】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出处】明·沈自晋《望湖亭传奇》第十出:“虽然如此,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打援他是极要紧的。”

【示例】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房子要招徕顾客,据说非要一番粉饰不可。 ——陈若曦《求田问舍》

10、耳听是虚,眼见为实[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解释】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星火燎原·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1、老而不死是为贼[lǎo ér bù sǐ shì wéi zéi]

【解释】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示例】常言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正是你这样人!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

12、寸阴是竞[cùn yīn shì jìng]

【解释】寸阴:指短暂的时间;是:文言助词,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起把宾语提前的作用;竞:争取。一寸光阴也应当争取,不能浪费。形容时间极其宝贵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13、嘴是两张皮[zuǐ shì liǎng zhāng pí]

【解释】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示例】嘴是两张皮,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14、改是成非[gǎi shì chéng fēi]

【解释】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15、谁是谁非[shuí shì shuí fēi]

【解释】犹言谁对谁错。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示例】谁是谁非谁曲谁直,没梁桶儿一再休提! ——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

16、惟命是从[wéi mìng shì cóng]

【解释】犹言惟命是听。指绝对服从。

【出处】《东观汉记·鲍宣妻传》:“既奉君子,惟命是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秋香道:'解元为贱妾之故,不借辱千金之躯,妾岂敢不惟命是从。’”

【示例】若斯之伦……莫不惟命是从。 ——严复等《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17、惟利是营[wéi lì shì yíng]

【解释】指惟利是视。

【出处】《金史·阿离方传》:“卿宗室旧人,乃纵肆败法,惟利是营,朕甚恶之。”

18、闲是闲非[xián shì xián fēi]

【解释】无关紧要的是非、议论。

【出处】宋·赵长卿《西江月·雪江见红梅对酒》词:“堪笑多愁早老,管他闲是闲非。”

【示例】外人说的闲是闲非,都不要听他。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一回

19、惟施是畏[wéi yǐ shì wèi]

【解释】施:通“迤”、“迆”,斜行,这里指斜路。最怕的是走斜路。

【出处】《老子》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20、途途是道[tú tú shì dào]

【解释】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出处】聂绀弩《<女权论辩>题记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这样或者那样,说得途途是道。”

21、皇天无亲,惟德是辅[huáng tiān wú qīn,wéi dé shì fǔ]

【解释】亲:亲近;辅:帮助。指老天爷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出处】《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示例】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咏德政,则延期过历,下有怨叹,掇录授能。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22、惟义是从[wéi yì shì cóng]

【解释】只要有道理或道义就坚决服从。

【示例】惟义是从的人经常会走极端。

23、色即是空[sè jí shì kōng]

【解释】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为则,如前岁收的几个小徒。”

【示例】一入佛门,色即是空。

24、于是无补[yú shì wú bǔ]

【解释】补:好处,益处。对事情没有什么好处。

【示例】此时屈原理应反对最烈,然而于是无补。 ——郭沫若《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

25、丁是丁,卯是卯[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

【解释】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三回:“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

【示例】银钱大事,再比小侄年轻的人,他也会丁是丁,卯是卯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

26、混淆是非[hùn xiáo shì fēi]

【解释】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示例】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结帮营私,横行霸道。 ——巴金《一封信》

27、唯命是听[wéi mìng shì tīng]

【解释】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示例】那我不费俄顷的的迟疑,或许早就是唯命是听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28、唯利是求[wéi lì shì qiú]

【解释】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同“唯利是视”。

【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征赋严切,唯利是求。”《隋书·百官志上》:“其衣冠子弟,多自修立,非气类者,唯利是求,暴物乱政。”

【示例】张虔钊多贪……心与口背,唯利是求。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

29、唯命是从[wéi mìng shì cóng]

【解释】唯:唯独。是命令就服从。形容完全服从命令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示例】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学生在此做的是朝廷的官,朝廷有命,东西南北,唯命是从。”

30、吞舟是漏[tūn zhōu shì lòu]

【解释】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出处】《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31、古是今非[gǔ shì jīng fēi]

【解释】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32、口是心非[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示例】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33、面是心非[miàn shì xīn fēi]

【解释】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姬昌外若忠诚,内怀奸诈,以利口而惑众,面是心非,终非善良。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

34、唯利是图[wéi lì shì tú]

【解释】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示例】原来这黄祸居乡,唯利是图,无恶不作。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35、得风就是雨[dé fēng jiù shì yǔ]

【解释】比喻听到一点点不确切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得不的风儿,就是雨儿。”

36、貌是心非[mào shì xīn fēi]

【解释】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出处】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37、通身是胆[tōng shēn shì dǎn]

【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示例】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明·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

38、听见风就是雨[tīng jiàn fēng jiù shì yǔ]

【解释】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示例】她这种听见风就是雨的人不值得信任。

39、惟利是图[wéi lì shì tú]

【解释】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示例】富自何来?每见贪酷小人,惟利是图,不过使这几家治下百姓卖儿贴妇,充其囊橐,此真狼心狗行之徒!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40、随声是非[suí shēng shì fēi]

【解释】指自己没有独立的是非观念,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非,自己也说非。

【出处】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岂不哀哉。”

41、休戚是同[xiū qī shì tóng]

【解释】休:喜庆;戚: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示例】今既盟之后,言归其好,分灾恤患,休戚是同。 ——《魏书·许谦传》

42、惟利是逐[wéi lì shì zhú]

【解释】指惟利是视。

【出处】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43、惟利是求[wéi lì shì qiú]

【解释】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通典·食货五》:“工部尚书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惟利是求,烦扰百姓。”

44、说是弄非[shuō shì nòng fēi]

【解释】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出处】《解放日报》1943.1.23:“从'老好人’薛××的眼里,以为大家又在说是弄非了。”

45、面是背非[miàn shì bèi fēi]

【解释】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出处】《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示例】甚则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46、扭是为非[niǔ shì wéi fēi]

【解释】硬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形容颠倒是非,强词夺理。

【出处】元·无名氏《活拿萧天佑》第一折:“谁不知谄佞人是你一个王枢密,你如今扭是为非。”

47、淆混是非[xiáo hùn shì fēi]

【解释】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48、不是冤家不碰头[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

【解释】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出处】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49、皇天无亲,唯德是辅[huáng tiān wú qīn,wéi dé shì fǔ]

【解释】皇天:上天;辅:辅助。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

【出处】《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示例】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咏德政,则延期过历,下有怨叹,掇录授能。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50、挑唆是非[tiǎo suō shì fēi]

【解释】挑唆:挑逗,引动。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九回:“这人姓胡,名福,最爱挑唆是非,说人坏话。”

【示例】独孤后遂决意废立,屡在隋主面前,挑唆是非。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八十七回

51、无一是处[wú yī shì chù]

【解释】宋·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出处】宋·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示例】但这所谓“无一是处”者,也只是对于“聪明绝顶的人”而言;在“蠢笨如牛的人”,却是“正当”的教育。 ——鲁迅《而已集·卢梭和胃口》

52、似是而非[sì shì ér fēi]

【解释】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示例】同学们的讲解,有的似是而非,有的简直错得可笑。 ——叶圣陶《文心》

53、说是谈非[shuō shì tán fēi]

【解释】评说是非。

【出处】元·无名氏《赠妓》:“不问生熟办酒食,他便要弄盏传杯,说是谈非,斜眼相窥。”

【示例】明·无名氏《骗英布》第三折:“本待要说是谈非,不承望走将来正逢着本对,岂不闻好斗者必遇其敌。”

54、口是心苗[kǒu shì xīn miáo]

【解释】犹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

【示例】常言道:口是心苗,我们听出他的意图了

55、唯利是视[wéi lì shì shì]

【解释】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评》:“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较反复,唯利是视。”

56、即心是佛[jí xīn shì fó]

【解释】佛教禅宗认为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悟道成佛。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

【示例】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57、惟命是听[wéi mìng shì tīng]

【解释】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指绝对服从。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

【示例】女同志的意见,我惟命是听! ——老舍《女店员》第三幕

58、耳听是虚,眼见是实[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

【解释】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59、讲是说非[jiǎng shì shuō fēi]

【解释】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受钗》:“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讲是说非?”

【示例】请不要随便讲是说非,影响不好。

60、往哲是与[wǎng zhé shì yǔ]

【解释】往哲:先哲,前贤;与:赞许。古代圣贤所赞许的。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61、貌是情非[mào shì qíng fēi]

【解释】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出处】《与僧正教》:“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

62、头头是道[tóu tóu shì dào]

【解释】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出处】《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示例】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头头是道,语语内行。 ——清·姬文《市声》第十三回

63、桥是桥,路是路[qiáo shì qiáo,lù shì lù]

【解释】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就是萧队长也得说个理。我姓韩的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谁来歪我不成,倒要问问老赵哥?”

64、从恶是崩[cóng è shì bēng]

【解释】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65、当面是人背后是鬼[dāng miàn shì rén bèi hòu shì guǐ]

【出处】海涛《硝烟》:“人世间是有这样一种角色——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66、物是人非[wù shì rén fēi]

【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示例】只怕再来时物是人非,云英已赴裴航之梦矣。 ——《平山冷燕》第18回

6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

【解释】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示例】传情寄恨万千番,藕丝断,情难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明·李开先《朝天子·为王渼陂口占》曲

68、如是我闻[rú shì wǒ wén]

【解释】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出处】《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示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69、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liáng yuán suī hǎo,bù shì jiǔ liàn zhī jiā]

【解释】梁园:汉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园。指一切繁华快乐的场所,都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

【出处】清·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不道是: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70、搬弄是非[bān nòng shì fēi]

【解释】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出处】《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示例】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71、浑身是口[hún shēn shì kǒu]

【解释】表示浑身都有能言善辩的嘴。

【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72、寸阴是惜[cùn yīn shì xī]

【解释】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表示时间极其宝贵。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文字》:“尺壁非宝,寸阴是竞。”

【示例】当效禹王,寸阴是惜。 ——宋·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73、大是大非[dà shì dà fēi]

【解释】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出处】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示例】在这个大是大非面前,他是不会站错队的。

74、无是无非[wú shì wú fēi]

【解释】没有是也没有不是。比喻空闲,没有事情。

【出处】元·贯石屏《村里迓鼓·隐逸》曲:“冷清清无是无非诵《南华》,就里乾坤大。”

【示例】明·无名氏《宝光殿》第二折:“他故来仙人斗气,俺清闲无是无非。”

75、作如是观[zuò rú shì guān]

【解释】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示例】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 ——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

76、惟利是命[wéi lì shì mìng]

【解释】指惟利是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77、播弄是非[bō nòng shì fēi]

【解释】挑拨是非。是非:纠纷,口舌。

【出处】《两晋演义》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处心积虑,徐图报复。”

78、失败是成功之母[shī bài shì chéng gōng zhī mǔ]

【解释】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示例】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从头再来。

79、论列是非[lùn liè shì fēi]

【解释】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示例】面逍遥河上之耆旧,乃忽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与众为仇,助贼张目。 ——清·梁启超《辟复辟论》

80、以是为恨[yǐ shì wéi hèn]

【解释】恨:遗憾。把这件事当作遗憾。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81、唯利是趋[wéi lì shì qū]

【解释】唯:只有。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示例】故凡待援于人者,类为人所持以自毙。况夷狄之唯利是趋,不可以理感情合者乎?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德宗》

82、当面是人,背后是鬼[dāng miàn shì rén,bèi hòu shì guǐ]

【解释】比喻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耍阴谋诡计的两面派人物。

83、讨是寻非[tǎo shì xún fēi]

【解释】挑剔,寻找是非。形容存心找岔子。

【出处】明·无名氏《白兔记·诉猎》:“哥嫂每夜巡更不睡,讨是寻非。哥嫂他那里昧己瞒心,料想苍天不负亏。”

84、唯马首是瞻[wéi mǎ shǒu shì zhān]

【解释】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后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85、撩是生非[liáo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惹是生非,造成麻烦后果。

【示例】他就是爱撩是生非的人。

86、如是而已[rú shì ér yǐ]

【解释】如是:象这样;而已:罢了。就是这样罢了。

【出处】《左传·成公五年》:“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唐·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示例】最多不过有几家小饭铺,几家杂货店,一两家布店,一家标明川广云贵地道药材的老药铺,如是而已。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五十三

87、言是心声[yán shì xīn shēng]

【解释】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88、非昔是今[fēi xī shì jīn]

【解释】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出处】《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89、女子无才便是福[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fú]

【解释】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三卷:“昔人云:'女子无才便是福。’然今之闺秀,比比是矣!”

90、解铃还是系铃人[jiě líng hái shì xì líng rén]

【解释】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91、惟利是趋[wéi lì shì qú]

【解释】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

【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7回:“惟利是趋,不顾后患。”

92、一是一,二是二[yī shì yī,èr shì èr]

【解释】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0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

【示例】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曹禺《原野》

93、挑得篮里便是菜[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

【解释】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挑得篮里便是菜,一个信送将进去,登时把陈定放了出来。”

94、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lái shì shì fēi rén,qù shì shì fēi zhě]

【解释】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

【示例】我还有个主意,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这个还得我了才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

95、惟利是视[wéi lì shì shì]

【解释】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晋书·温峤传》:“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

【示例】盖彼之商人惟利是视,不顾大体。 ——清·薛福成《察看英法两国交涉事宜疏》

96、一身是胆[yī shēn shì dǎn]

【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示例】他作战勇敢,一身是胆,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

97、功过是非[gōng guò shì fēi]

【解释】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

【出处】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

98、招是生非[zhāo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99、时变是守[shí biàn shì shǒu]

【解释】顺应时势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100、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

【解释】那也是一种是非,这也是一种是非。比喻说话圆滑,不得罪人。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示例】不加考察,不加批评,但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论调,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 ——鲁迅《中国文坛的悲观》

101、类是而非[lèi shì ér fēi]

【解释】类:类似;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两可。

【出处】《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径,不可不分。”

102、中心是悼[zhōng xīn shì dào]

【解释】悼:哀痛。内心十分悲哀痛苦。

【出处】《诗经·桧风·羔裘》:“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103、唯邻是卜[wéi lín shì bǔ]

【解释】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104、无间是非[wú jiàn shì fēi]

【解释】指不分别是非。

【示例】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间是非,辄与赞和。 ——鲁迅《文化偏至论》

105、百无是处[bǎi wú shì chù]

【解释】犹言一无是处。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出处】宋·辛弃疾《浣溪沙·漫兴作》词:“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

【示例】每日价茶不茶,饭不饭,百无是处。 ——元·王氏《粉蝶儿·寄情人》套曲

106、惟力是视[wéi lì shì shì]

【解释】指竭尽己力而为。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惟力是视。”

【示例】如有清兵前来,余等固惟力是视。 ——陶成章《浙案纪略·王金宝传》

107、翻手是雨,合手是云[fān shǒu shì yǔ,fù shǒu shì yún]

【解释】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那尘埃中埋没杀多才俊。”

【示例】俺娘翻手是雨,合手是云,常则是恶硍硍紧掿着条黄桑棍,端的待打杀卧麒麟。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

108、岂有是理[qǐ yǒu shì lǐ]

【解释】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同“岂有此理”。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夫己所有不能保,而夺人所有,岂有是理?”

109、浑身是胆[hún shēn shì dǎn]

【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示例】武松浑身是胆,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老虎。

110、耳闻是虚,眼观为实[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

【解释】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示例】“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在现代社会里也不十分准确。

111、有奶便是娘[yǒu nǎi biàn shì niáng]

【解释】比喻贪利忘义,谁给好处就投靠谁。

【示例】他就是有奶便是娘的人。

112、惹是生非[rě shì shēng fēi]

【解释】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示例】学生在教课上得不到满足,在校内便时常爱闹风潮,在校外也时常惹是生非。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一

113、同是天涯沦落人[tóng shì tiān yá lún luò rén]

【解释】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示例】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得相互提携。

114、三十六策,走是上计[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解释】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115、唯才是举[wéi cái shì jǔ]

【解释】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

【出处】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示例】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弃彼朽劳,唯才是举。 ——《北史·高允传》

116、一身都是胆[yī shēn dōu shì dǎn]

【解释】极言胆大勇敢。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示例】曾在当阳长坂,与曹操大战三日三夜,百万军中抱得后主回还。曹操称我子龙一身都是胆,信不虚也。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117、不是冤家不聚头[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

【解释】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是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二折:“你每做的来不周,结下了父兄仇,抵多少不是冤家不聚头,今日在杀场上面争驰骤。”

【示例】偏偏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话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118、今是昨非[jīn shì zuó fēi]

【解释】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示例】但我们究竟还有一点记忆,回想起来,怎样的“今是昨非”呵,怎样的“口是心非”呵,怎样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呵。 ——鲁迅《导师》

119、听风就是雨[tīng fēng jiù shì yǔ]

【解释】比喻听到一点点不确切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得不的风儿,就是雨儿。”

120、掠是搬非[lüè shì bān fēi]

【解释】指搬弄是非。

【出处】明·无名氏《四贤记·挑斗》:“你如今掠是搬非,干讨得鬼哭神愁。”

121、亡是公[wú shì gōng]

【解释】亡:即无。指不存在的人或物。

【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假托的人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亡是公者,无是人也。”

【示例】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宋·苏轼《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

122、说一是一,说二是二[shuō yī shì yī,shuō èr shì èr]

【解释】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示例】何小姐想,我是向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早间既有那等一句话,此时没个说了不算的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

123、今是昔非[jīn shì xī fēi]

【解释】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同“今是昨非”。

【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

124、回头是岸[huí tóu shì àn]

【解释】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出处】元·无名氏《度翠柳》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示例】只要他们认破迷津,那便回头是岸。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

125、招是搬非[zhāo shì bān fēi]

【解释】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126、招是揽非[zhāo shì lǎn fēi]

【解释】犹招是惹非。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忽听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听得,便喊道:'在这里!’岳大爷道:'你又在此招是揽非了。’”

127、覆是为非[fù shì wéi fēi]

【解释】是:正确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翻过来当成错误的。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丰之鼎》:“谗言乱国,覆是为非,伯奇乖难,恭子忧哀。”

128、公是公非[gōng shì gōng fēi]

【解释】公认的是非。

【出处】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示例】公是公非订弟兄,徐行疾行携子侄。 ——清·赵翼《戏为叠字体》

129、悬断是非[xuán duàn shì fēi]

【解释】悬:凭空,没有依据。凭空推断是非对错。

【出处】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吾性騃滞,多所未甚谕,安敢悬断是且非耶?”

130、国是日非[guó shì rì fēi]

【解释】国是:国家大事。国家的前景一天不如一天。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自是朝政反复,国是日非。”

131、唯利是从[wéi lì shì cóng]

【解释】唯:只有。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魏书·侯渊传》:“卿勿以部曲轻少,难于东迈。齐人浇薄,唯利是从。”

【示例】小人之情,唯利是从,若见新军如此,则旧兵皆不为朝廷用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九

132、独是独非[dú shì dú fēi]

【解释】指不采纳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

【出处】《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亦不可独是独非,皆由圣旨。”

【示例】独是独非的做法不可取。

133、见风是雨[jiàn fēng shì yǔ]

【解释】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示例】你别见风是雨,造谣生事好不好。

134、满身是胆[mǎn shēn shì dǎn]

【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示例】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 ——《宋史·杨掞传》

135、人我是非[rén wǒ shì fēi]

【解释】是非:争执,纠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和纠纷。

【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示例】一梦之中,见了人我是非,得失荣枯,遂有出尘之志。 ——明·无名氏《度黄龙》楔子

136、女子无才便是德[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解释】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出处】清·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示例】一位女士说女子也应该读书,痛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7章

137、明辨是非[míng biàn shì fēi]

【解释】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曲礼上》:“失祀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示例】八、九年的部队生活和她的特殊地位,养成她举止老练、大方、明辨是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138、研核是非[yán hé shì fēi]

【解释】核:对照,考核。研究考核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温故知新,研核是非。”

139、一无是处[yī wú shì chù]

【解释】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示例】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不要因为人家有缺点,就认为人家一无是处。

140、招是惹非[zhāo shì rě fēi]

【解释】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经过,又是招是惹非。”

【示例】他虽然没有什么出色的本领,有时还爱贪点小利,可是人顶和气,也不招是惹非。 ——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

141、人眼是秤[rén yǎn shì chèng]

【解释】众人的眼睛如同秤一样的公平。比喻群众的意见公正合理。

142、自是不彰[zì shì bù zhāng]

【解释】自是:自以为是;彰:明晰。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43、颠倒是非[diān dǎo shì fēi]

【解释】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出处】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示例】我们希望这种颠倒是非的时代快些过去。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44、惹是招非[rě shì zhāo fēi]

【解释】引起麻烦之事。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孩儿,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过,又去惹是招非。”

【示例】教你们贼狗胎在这里看看,就恁惹是招非的。 ——《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

想了解更多关于含“是”的成语大全(202个)的内容,请扫微信
或微信搜索jiemingpan

本文链接:https://www.benshu.com/p/138228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由作者自行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前一篇: 含“掘”的成语(18个)
后一篇: 含“厄”的成语(12个)

栏目精选


笨书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内容由用户上传发布,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24小时内处理或删除。
Copyright © 2020 笨书网  备案号:粤ICP备15074009号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