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书网 + 

首页 »

含“罪”的成语大全(134个)

作者:子鱼 2022-06-15 00:22:22 / 586次阅读

小编为您整理了罪恶贯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悔罪自新等含“罪”的成语134个,其中“罪”开头的35个,“罪”结尾的65个,“罪”在中间的34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罪”开头的成语

1、罪恶贯盈[zuì è guàn yíng]

【解释】犹言恶贯满盈。

【出处】语出《·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宋·孔平仲《续世说·黜免》:“李义府作相。罪恶贯盈。”

【示例】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2、罪恶深重[zuì è shēn zhòng]

【解释】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处】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示例】上以其罪恶深重,非他盗比,磔于西市。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流贼》

3、罪大恶极[zuì dà è jí]

【解释】罪恶大到了极点。

【出处】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 ,岂可赦乎。”

【示例】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罪大恶极了。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 ——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

4、罪疑从轻[zuì yí cóng qīng]

【解释】疑:不能确定。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于定国传》:“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

5、罪疑惟轻[zuì yí wéi qīng]

【解释】疑:不能确定;惟:同“唯”,只有。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

【出处】《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示例】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罪疑惟轻,则冥途有重返之魄;罚当其咎,则单门无连染之人。”

6、罪恶昭彰[zuì è zhāo zhāng]

【解释】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出处】宋·赵善括《严赏罚奏议》:“虽纵欲以害民,怙势而贪利,罪恶昭著,无从上达。”

【示例】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罪恶昭彰,死有余辜。

7、罪恶滔天[zuì è tāo tiān]

【解释】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今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示例】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8、罪逆深重[zuì nì shēn zhòng]

【解释】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同“罪孽深重”。

【出处】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9、罪在不赦[zuì zài bù shè]

【解释】赦:赦免。指罪行极重,不能得到赦免

【出处】萧纲《答张灒谢示集书》:“论之科刑,罪在不赦。”

【示例】清·黄宗羲《蒋氏三世传》:“直罪在不赦。”

10、罪恶迷天[zuì è mí tiān]

【解释】迷:迷漫。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文面小吏,罪恶迷天,曲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11、罪合万死[zuì hé wàn sǐ]

【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魏书·房法寿传》:“臣既小人,备荷驱使,缘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万死。”

12、罪大弥天[zuì dà mí tiān]

【解释】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处】《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虞臣计有弥天罪,今将草命献王前。”

【示例】从来罪大弥天,不是牵犁拽耙,便是鼎镬油煎。 ——宋·释晓莹《罗湖野录·湖州何山辩禅师》

13、罪上加罪[zuì shàng jiā zuì]

【解释】指罪恶更为严重。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6回:“丢掉官是小事,他老人家一定要气死的,岂不是罪上加罪。”

【示例】战争贩子拒不认罪就是罪上加罪。

14、罪人不孥[zuì rén bù nú]

【解释】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出处】《孟子·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示例】臣闻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孥,鳏寡孤独,时时矜恤。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五回

15、罪有攸归[zuì yǒu yōu guī]

【解释】攸:所。罪责有所归属。指罪犯必受惩治。

【出处】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

【示例】清平之世,何出此逛诞之言?请敕下山西巡抚方辂查奏。如果臣言不谬,自应罪有攸归。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

16、罪不容死[zuì bù róng sǐ]

【解释】罪恶极大,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示例】《平鬼传》第一回:“倘有恶贯满盈,罪不容死的,生擒前来,再以阴间刑法治之。”

17、罪应万死[zuì yīng wàn sǐ]

【解释】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弟冲不识义方,孤背国恩,臣罪应万死。”

【示例】法北望陵庙,无涕可挥。身蹈大戮,罪应万死。所以不即从先帝者,实惟社稷之故。 ——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

18、罪不胜诛[zuì bù shèng zhū]

【解释】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林·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

19、罪盈恶满[zuì yíng è mǎn]

【解释】盈:充满。罪恶已经到头了。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8回:“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

20、罪不及孥[zuì bù jí nú]

【解释】孥:妻子与儿女的统称。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无路可投。”

21、罪孽深重[zuì niè shēn zhòng]

【解释】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罪孽深重,死无归所。”

【示例】这个汉奸自知罪孽深重,难逃惩处,而自尽身亡。

22、罪以功除[zuì yǐ gōng chú]

【解释】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23、罪莫大焉[zuì mò dà yān]

【解释】指罪恶之重无过于此。

【出处】《左传·昭公五年》:“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適立庶,又披其色,将以敕罪,罪莫大焉。”

【示例】《晋书·温峤传》:“术辈首乱,罪莫大焉。”

24、罪恶如山[zuì è rú shān]

【解释】形容罪恶多而重。

【出处】《新唐书·吉顼传》:“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

【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只为严嵩父子恃宠贪虐,罪恶如山,引出一个忠臣来,……留下一段轰轰烈烈的话柄。”

25、罪当万死[zuì dāng wàn sǐ]

【解释】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

【示例】臣既犯天宪,罪当万死。臣死之日,必见叔陵,愿宣明诏,责之于九泉之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

26、罪责难逃[zuì zé nán táo]

【解释】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27、罪业深重[zuì yè shēn zhòng]

【解释】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处】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示例】如此作贱,真是罪业深重。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

28、罪不容诛[zuì bù róng zhū]

【解释】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出处】《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示例】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29、罪有应得[zuì yǒu yīng dé]

【解释】应:应该。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示例】这个人以权谋私,贪污公款,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罪有应得。

30、罪不可逭[zuì bù kě huàn]

【解释】罪责不可逃避。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眼下饷绝援穷,危在旦夕,辜负圣恩,罪不可逭。”

31、罪该万死[zuì gāi wàn sǐ]

【解释】尤死:处一万次死刑。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

【示例】他是一个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罪该万死的罪犯。

32、罪己责躬[zuì jǐ zé gōng]

【解释】罪己:归罪于己;躬:自己。责备并归罪于自己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33、罪魁祸首[zuì kuí huò shǒu]

【解释】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示例】这场空难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在机场上空飞翔的鸽子。

34、罪加一等[zuì jiā yī děng]

【解释】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示例】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 ——老舍《茶馆·第一幕》

35、罪恶昭著[zuì è zhāo zhù]

【解释】昭著:明显。罪恶十分明显,人所共知。

【出处】宋·赵善括《严赏罚奏议》:“虽纵欲以害民,怙势而贪利,罪恶昭著,无从上达。”

【示例】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罪”结尾的成语

1、匹夫无罪,怀璧其罪[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解释】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贾害也。’乃献之。”

【示例】天之苍苍,正色何色?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万能的真理你为什么无动于衷? ——中英杰《罗浮山血泪祭》

2、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3、逆天大罪[nì tiān dà zuì]

【解释】逆:违背。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示例】就是逆天大罪,我们也可以原谅他。

4、赏劳罚罪[shǎng láo fá zuì]

【解释】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5、迁善远罪[qiān shàn yuǎn zuì]

【解释】向善而远离罪恶。

【出处】《汉书·贾谊传》:“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示例】吾里尝有陈融,孝慈仁信,不学不仕。乡人见也,皆自欲迁善远罪,亦不知其所以然。 ——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

6、出入人罪[chū rù rén zuì]

【解释】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处】宋·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示例】有依此律出入人罪者,以故论。 ——《明史·刑法志一》

7、罪上加罪[zuì shàng jiā zuì]

【解释】指罪恶更为严重。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6回:“丢掉官是小事,他老人家一定要气死的,岂不是罪上加罪。”

【示例】战争贩子拒不认罪就是罪上加罪。

8、兴师见罪[xīng shī jiàn zuì]

【解释】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出处】唐·樊绰《蛮书·名类》:“阿姹又诉于归义,兴师问罪。”

【示例】今有沛公无礼,他先入关中,封秦府库,改秦苛法。某欲兴师见罪,沛公尽献秦之宝物,投吾麾下。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头折

9、以功赎罪[yǐ gōng shú zuì]

【解释】用功劳抵消罪过。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以功赎罪。”

10、将功折罪[jiāng gōng zhé zuì]

【解释】将:拿;折:抵偿。拿功劳补偿过失。

【出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示例】也亏他至蜀中赚你回来,使我母子相会,将功折罪,莫怨他罢。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

11、死有余罪[sǐ yǒu yú zuì]

【解释】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汉书·平当传》:“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示例】况且张献忠识字不多,你替他草飞檄辱骂朝廷,直斥皇上,实系死有余罪!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四章

12、将功赎罪[jiāng gōng shú zuì]

【解释】拿功劳补偿过失。

【出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示例】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13、公冶非罪[gōng yě fēi zuì]

【解释】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14、一人有罪[yī rén yǒu zuì]

【解释】旧指天子的过失。

【出处】《国语·周语上》:“在《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身。”

【示例】我说过的,一人有罪,三人连坐。今日为你待出去行香,不曾数到你身上,你到替别人说起话来!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

15、故出人罪[gù chū rén zuì]

【解释】故:故意;出:越出标准。指判案不合理,或重罪轻罚,或轻罪重罚。

【出处】故:故意;出:越出标准。指判案不合理,或重罪轻罚,或轻罪重罚。

16、作奸犯罪[zuò jiān fàn zuì]

【解释】为非作歹,干犯律条。

【出处】司马紫烟《荒野游龙》第二章:“她不禁一叹道:'月黑风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时刻,老天爷好像在帮坏人的忙呢!’”

17、不知者不罪[bù zhī zhě bù zuì]

【解释】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18、下车泣罪[xià chē qì zuì]

【解释】罪:指罪犯。下车向遇见的罪犯流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示例】幸圣主留善贷之德,纡好生之施,解网祝禽,下车泣罪。 ——《梁书·王僧孺传》

19、原心定罪[yuán xīn dìng zuì]

【解释】追究他心里的动机来确定有无罪过或罪过轻重。

【出处】《汉书·哀帝纪》:“《春秋》之义,原心定罪。”

【示例】欲使朝廷原心定罪,便行诛戮,其间有云“苏辙持密命以告人,志在朋邪而害正”。 ——宋·苏辙《乞验实贾易谢上表所言札子》

20、论心定罪[lùn xīn dìng zuì]

【解释】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

21、迷天大罪[mí tiān dà zuì]

【解释】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示例】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

22、欲谁归罪[yù shuí guī zuì]

【解释】将要归罪于谁呢?

23、怀璧为罪[huái bì wéi zuì]

【解释】璧:宝玉。身藏宝玉,因此获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24、逋慢之罪[bū màn zhī zuì]

【解释】不遵守法令的罪过。

【出处】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25、奉辞罚罪[fèng cí fá zuì]

【解释】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出处】《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26、欺君之罪[qī jūn zhī zuì]

【解释】欺骗君主的罪行。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

27、欲加之罪[yù jiā zhī zuì]

【解释】欲:要。想要给人加上个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示例】僧孺数为德裕掎摭,欲加之罪,但以僧孺贞方有素,人望式瞻,无以伺其隙。 ——《旧唐书·牛僧孺传》

28、徙善远罪[xǐ shàn yuǎn zuì]

【解释】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出处】《大戴礼记·礼察》:“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29、非战之罪[fēi zhàn zhī zuì]

【解释】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示例】臣涡阳退衄,非战之罪,实由陛下君臣相与见误。 ——《梁书·侯景传》

30、滔天之罪[tāo tiān zhī zuì]

【解释】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宋·苏轼《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

【示例】内贪淫欲,滔天之罪,理合法更凌迟。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四折

31、兴师问罪[xīng shī wèn zuì]

【解释】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示例】他们哪里是来拜望我的呵,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 ——蒋光慈《田野的风》

32、弥天大罪[mí tiān dà zuì]

【解释】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处】《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虞臣计有弥天罪,今将草命献王前。”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示例】他家两房只有这一子,任是犯了弥天大罪,何至于把他撵出大门。 ——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

33、受夹板罪[shòu jiā bǎn zuì]

【解释】夹在中间受罪,两头不讨好。

【示例】她夹在他们之间受夹板罪。

34、低头认罪[dī tóu rèn zuì]

【解释】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出处】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示例】面对强大的舆论攻势,他只好低头认罪了。

35、縠觫伏罪[hú sù fú zuì]

【解释】縠觫:害怕颤抖的样子。十分害怕,浑身颤抖地表示认罪。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二人一同入朝,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縠觫伏罪之语。”

36、是古之罪[shì gǔ zhī zuì]

【解释】是古:认为古代的事就是对的。指犯了推崇古代的罪过。即是古非今之罪。

【出处】《汉书·刘向传》附刘歆:“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减。”

37、赦过宥罪[shè guò yòu zuì]

【解释】指赦免过错,宽恕罪行。

【出处】《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示例】思所以议狱缓死,赦过宥罪,庶因大变,与之更始。 ——《晋书·孝武帝纪》

38、将功抵罪[jiāng gōng dǐ zuì]

【解释】用功劳来抵罪。

【示例】他虽是绑匪之一, 但因天性未泯,协助警方救出人质,才得以将功抵罪,减轻刑期。

39、觳觫伏罪[hú sù fú zuì]

【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示例】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

40、婴鳞获罪[yīng lín huò zuì]

【解释】婴:触犯;鳞:朝相反方向长的鳞。因朝向反方向长的鳞而获罪。比喻臣子因进谏触犯皇帝而获罪。

【出处】《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41、弥天之罪[mí tiān zhī zuì]

【解释】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处】《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虞臣计有弥天罪,今将草命献王前。”

【示例】臣有弥天之罪,亦有弥天之功。 ——宋·王偁《东都事略·丁渭》

42、王子犯法,庶民同罪[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

【解释】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出处】《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示例】老话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他们不过是哺退乡绅,怎敢日清日白便把人打死! ——《何典》第九回

43、滔天大罪[tāo tiān dà zuì]

【解释】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

【出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两种错误,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质,都是和敌人汉奸毫无区别的,你们必须纠正这些错误。”

【示例】你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将难逃法律的严厉制裁。

44、苦行赎罪[kǔ xíng shú zuì]

【解释】执行忏悔神父所要求的苦行以补偿罪行。

【示例】她对上帝忏悔,希望能够苦行赎罪。

45、故入人罪[gù rù rén zuì]

【解释】断案不当,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出处】《唐律疏议·断狱》:“若于本状之外,别求他罪者,以故入人罪论。”

【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若是父亲造捏假名,果属乌有,故入人罪,便是欺君。”

46、言者无罪[yán zhě wú zuì]

【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示例】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唐·白居易《采诗官》

47、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示例】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48、立功赎罪[lì gōng shú zuì]

【解释】赎罪:抵销所犯的罪过。以立功来抵偿罪过。

【出处】《旧唐书·王孝杰传》:“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示例】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

49、进不求名,退不避罪[jìn bù qiú míng,bì bù bì zuì]

【解释】名:功名。罪:罪责。指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不应考虑个人的功名、得失。

【出处】《孙子·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示例】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50、负荆谢罪[fù jīng xiè zuì]

【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负荆请罪”。

【出处】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51、计功量罪[jì gōng liàng zuì]

【解释】指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考试之法,合其爵禄,并其秩,积其日,陈其实,计功量罪,以多除少,以名定实。”

52、该当何罪[gāi dāng hé zuì]

【解释】当:承担。应该承担什么罪。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二回:“你还想引诱良家子弟,该当何罪?”

【示例】你们教她的好事,该当何罪? ——朱自清《阿河》

53、死要面子活受罪[sǐ yào miàn zǐ huó shòu zuì]

【解释】指因爱面子而遭受痛苦。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阿巧姐却是有点如俗语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硬记三家出张,颇以为苦。”

【示例】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何必硬撑呢?

54、泥首谢罪[ní shǒu xiè zuì]

【解释】用泥涂首谢罪。表示自辱服罪。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引《中兴书》:“导率子弟二十余人旦旦到公车,泥首庙罪。”

【示例】克用自引兵围攻邢州,存孝固守经年,城中食尽,乃出见克用,泥首谢罪。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九十七回

55、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wáng zǐ fàn fǎ,yǔ shù mín tóng zuì]

【解释】王子:借指有权势的人;庶民:平民百姓。有权势的人犯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众人都说哪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吧?”

56、匹夫无罪[pǐ fū wú zuì]

【解释】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57、不测之罪[bù cè zhī zuì]

【解释】指大罪,死罪。

【出处】战国·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示例】莫非朝议以我前罪尚轻,又加以不测之罪么? ——《好逑传》第十三回

58、原情定罪[yuán qíng dìng zuì]

【解释】追究他心里的动机来确定有无罪过或罪过轻重。

【出处】《旧唐书·王玙传》:“罔上害人,左道乱政,原情定罪,非杀而何!”

【示例】乡亭之系有岸,朝廷之系有狱,谁敢作奸犯科;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续,上当原情定罪。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讼狱》

59、无形之罪[wú xíng zhī zuì]

【解释】犹言莫须有之罪。指凭空捏造的罪行。

【出处】《隋书·炀帝纪》:“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

60、傅致其罪[fù zhì qí zuì]

【解释】傅:同“附”。指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出处】《汉书·王莽传》:“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莽皆傅其罪。”

61、奉辞伐罪[fèng cí fá zuì]

【解释】指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出处】《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示例】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 ——宋·岳飞《奉诏移伪齐檄》

62、怀璧其罪[huái bì qí zuì]

【解释】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示例】修贡之余远争寄,怀璧其罪渠敢当。 ——宋·张扩《谢人惠团茶》诗

63、罚当其罪[fá dāng qí zuì]

【解释】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出处】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64、罚不当罪[fá bù dāng zuì]

【解释】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示例】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65、赏功罚罪[shǎng gōng fá zuì]

【解释】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出处】宋·司马光《上体要疏》:“是故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示例】雪耻酬恩中始快,赏功罚罪政无偏。 ——《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

“罪”在中间的成语

1、悔罪自新[huǐ zuì zì xīn]

【解释】悔改罪行,重新做人。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陈穆公亦有使命至晋,代卫郑致悔罪自新之意。”

【示例】帝曰:'威之以刑,不若怀之以德,宜还之。’乃令刑部员外郎吕渊等赍敕责让,令悔罪自新。 ——《明史·外国传三·日本》

2、惹罪招愆[rě zuì zhāo qiān]

【解释】愆:过失。给自己招致罪过。

【出处】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倘或取受了百姓钱,违负了帝王室,敢大胆欺压良民,冒突天颜,惹罪招愆,久以后,市曹中,遭着刑宪。”

【示例】则为你昧己瞒心,因此上惹罪招愆。 ——明·无名氏《锁白猿》第四折

3、风流罪过[fēng liú zuì guò]

【解释】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出处】《北齐书·郎基传》:“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示例】公瑾教我十日办完,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4、罗织罪名[luó zhī zuì míng]

【解释】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出处】《唐会要·酷吏》:“又造《罗织经》一卷,其意旨皆网罗前人,织成反罪。海内震惊,道路以目。”

【示例】于是罗织罪名,捕古土布·阿兰入狱。 ——张承志《心灵史》第三章

5、何罪之有[hé zuì zhī yǒu]

【解释】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示例】他何罪之有,你为什么要抓他?

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解释】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示例】“可是,老徐,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7、抱罪怀瑕[bào zuì huái xiá]

【解释】瑕:美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错误。指因犯过错误而感到内疚。

【出处】《后汉书·蔡邕传》:“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

8、带罪立功[dài zuì lì gōng]

【解释】带:携带,捎带。让犯罪的人立功赎罪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正要议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报亢旱,上帝就着俺去带罪立功。”

【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佛爷很可以革掉他的功名,叫他带罪立功,以观后效。”

9、委罪于人[wěi zuì yú rén]

【解释】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出处】《晋书·王裒传》:“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遂引出斩之。”

10、负罪引慝[fù zuì yǐn tè]

【解释】指引咎自责。

【出处】《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示例】负罪引慝,思古无訧,际人伦之穷者,何厚于自责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11、功首罪魁[gōng shǒu zuì kuí]

【解释】功:功绩;首:首先;罪:罪责,罪行;魁:为首的,居第一位的。功绩数最大,罪责也数第一。

【出处】《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宋·朱熹集注:“有功者未有大于五霸,有过者亦未有大于五霸,故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示例】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

12、责躬罪己[zé gōng zuì jǐ]

【解释】责躬:责备自己;罪:归罪。责备自己并归罪于自己。

【出处】《周书·武帝纪》:“壬申,集百寮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治政得失。”

【示例】伏乞皇上近法列圣,远法禹、汤,时下明诏,责躬罪己,深痛切至,激厉天下,同雪国耻。(清·康有 《上清帝第二书》)

13、问罪之师[wèn zuì zhī shī]

【解释】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讨伐犯罪者的军队。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唐·杜牧《樊川诗集·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慷慨匡时略,从容问罪师。”

【示例】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

14、戴罪图功[dài zuì tú gōng]

【解释】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出处】《明史·马芳传》:“帝令察广堪办贼,许戴罪图功,否即以赐剑从事。”

【示例】诏夺瑞塣职,仍命权总督事,戴罪图功。 ——《清史稿·宣统皇帝纪》

15、祸首罪魁[huò shǒu zuì kuí]

【解释】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示例】我们要把这事的祸首罪魁揪出来。

16、千古罪人[qiān gǔ zuì rén]

【解释】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不独老杨禽兽,作千古罪人,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亦应抱愧。”

【示例】这个卖国求荣的无耻汉奸终将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17、畏罪潜逃[wèi zuì qián táo]

【解释】犯罪后害怕定罪而逃走。

【出处】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

【示例】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 ——郭沫若《吕布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1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

【解释】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示例】《文选·卜商<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19、滔天罪行[tāo tiān zuì xíng]

【解释】滔天:漫天。弥天的大罪。比喻罪恶极大。

【出处】宋·苏轼《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

【示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0、伐罪吊民[fá zuì diào mín]

【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宋书·檀道济传》:“伐罪吊民,正在今日。”

【示例】及取宋,责其背约,名为伐罪吊民。 ——元·刘祁《归潜志》第12卷

21、戴罪立功[dài zuì lì gōng]

【解释】带着罪过建立功劳,以争取减免处罚。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正要议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报亢旱,上帝就着俺去带罪立功。”

【示例】让他去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2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示例】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3、二罪俱罚[èr zuì jù fá]

【解释】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出处】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示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

24、伐罪吊人[fá zuì diào rén]

【解释】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25、数罪并罚[shù zuì bìng fá]

【解释】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

【出处】我们对他~,让他服务公众240小时。

【示例】我们对他数罪并罚,让他服务公众240小时

26、言之无罪,闻之足戒[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解释】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出处】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27、知我罪我[zhī wǒ zuì wǒ]

【解释】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示例】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28、名教罪人[míng jiào zuì rén]

【解释】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指破坏封建名分礼教的人。

【出处】宋·袁燮《又乞归田里第一奏》:“公论弗容,士友交谪,皆以为名教罪人,臣实惧也。”

【示例】故于非圣无法者,不得不诋为名教罪人,以求亲媚于君上。 ——吴虞《明李卓吾别传》

29、替罪羊[tì zuì yáng]

【解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示例】我不想成为你的替罪羊。

30、声罪致讨[shēng zuì zhì tǎo]

【解释】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示例】驰檄各郡,声罪致讨,然后名正言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

31、风流罪犯[fēng liú zuì fàn]

【解释】指轻微的过失。

【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流罪犯寻些个,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32、恶稔罪盈[è rěn zuì yíng]

【解释】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33、自取罪戾[zì qǔ zuì lì]

【解释】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34、掩罪饰非[yǎn zuì shì fēi]

【解释】非:坏事。遮盖罪行,文饰坏事。

【出处】《明史·徐学诗传》:“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

想了解更多关于含“罪”的成语大全(134个)的内容,请扫微信
或微信搜索jiemingpan

本文链接:https://www.benshu.com/p/138216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由作者自行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前一篇: 含“鞋”的成语(18个)
后一篇: 含“井”的成语大全(105个)

栏目精选


笨书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内容由用户上传发布,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24小时内处理或删除。
Copyright © 2020 笨书网  备案号:粤ICP备15074009号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