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书网 + 

首页 »

孔子关于尊师的名言精选219句

作者:子鱼 2022-12-18 10:41:59 / 615次阅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政治格言

4、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孔子根据自己教育实践的体会,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孔子这话就告诉我们,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学会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啊。

10、孔子塑造的教师形象由两个基本内容构成。第一个是“学而不厌”。“学”是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以“乐道”、“不厌”的敬业精神,通过“时习”、“自省”和“无常师”等形式进行严格的教学能力练习。“时习”、“自省”也就是自我进修。这是孔子教师形象中无休止地自我进修的重要特征。

11、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啊!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如丘陵,还可以越过去;仲尼的贤能,如日月,是无法越过的。有人虽然想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有什么损伤呢?只是看出这种人不自量力啊。”

1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6、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8、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这是说教师对自己则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教师对学生则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19、子贡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公孙丑上》)

20、民无信不立

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2、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2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6、热爱教育,忠于学生,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少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意志质量,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2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9、哈哈,这是我看到最好笑的题目了。孔子跑官要官十四年,连叛十二国君主。为了当官,他连自己鄙视的乱臣都想勾结,他哪来的“忠”?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1、可见不断地虚心向他人学习,也包括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以众人为亲,以众人为师,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品德。

32、(“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4、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6、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7、子曰:吾尝终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8、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39、礼之用,和为贵。

4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

44、扩展资料:

4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6、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4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2、就《论语》上记载的材料看来,一方面表现出孔子对弟子们的关怀爱护,另一方面表现出弟子们对老师的敬爱尊重,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而又亲切自然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的关系,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优秀传统。

53、这章经文是提醒人们要时刻感恩自己的父母,从记住父母年龄这个事上做起,这是孝道的具体体现。

5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5、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6、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58、孔子以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国教育史上塑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技术教师形象。他有关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师表”。

59、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部用来思考,但没有进步,比不上去学习进步快啊!

6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1、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正人先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其身正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由此出发,孟子主张教师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用正道教育学生,“教者必以正”。(《孟子·离娄上》)

6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4、作品译文

6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6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0、【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孔子,子贡的老师)。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7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7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7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4、他有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求自得,才能深入心通,心有所得,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7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6、寥寥数语,孔子说出了跟看老师学习的重要性。这是孔子身有体会的感慨,也是实事求是的话。老师之所以为老师,是因为其悟道早,学识洲博的原因,所以跟着老师学习,不仅学的知识多,而且进步也快。

7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8、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技巧,讲究教学原则方法,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质量,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7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8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2、不学礼,无以立。

83、不迁怒,不二过。

84、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

85、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86、参考资料:

8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89、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多方面的知识,又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规范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这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它像一块磁性很强的吸铁石,把学生紧紧吸在自己的周围,弥漫着一种强力磁场,导发出诱人的魅力。

90、孔子爱护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品德学业的增进和他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爱护他能够不叫勤劳吗?忠于他能够不教诲他吗?“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是丘也。”(《论语·述而》)

91、一、“忠”字之我见。

9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95、孔子论学习

96、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97、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98、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99、孟子“正己”的标准是仁义道德,如果自己不能按仁义道德行事,就会威信扫地,更不用说教育别人了。他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还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孟子指的是那些自己懂不了多少却偏想摆教师架子的人。

100、《论语》一书中感恩的经文有几处,今举其一例。

101、为师的进修特征不在“无师”,而在“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入太庙,每事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接受来自学生的启发,“起予者商也”;“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这一“起予”和“助我”的思想到〈〈学记〉〉发展成为“教学相长”的概念,揭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10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3、《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104、我们看看事例吧。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似乎很想学习伯夷、叔齐宁死不事二主的高风亮节。但是——

10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0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7、“言教”在于说理,以提高学生的认识;“不言教”在于示范,实际指导学生的行动。在处理二者关系方面,孔子强调的是身教,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作出榜样,教师提倡要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108、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09、《论语卫灵公篇》中。

110、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11、听其言而观其行。

112、……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1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14、刚、毅、木、讷近仁。

115、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这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教”与“育”二字联用,也是第一次提出把培养天下优秀人才当作人生的乐事。

116、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1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19、忠,一般的理解,为忠诚,忠实,表示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的态度。

12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1、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12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23、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4、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25、过,则匆惮改。

126、“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教师教导学生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姿势,以启发和诱导学生。他在正确道路之中站住,有能力的便跟随着来。

127、巧言乱德。

128、爱护学生,无隐无私

129、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30、二、关于“忠”的句子。

131、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32、孟子充分肯定教师的地位,认为当教师是君子的责任,他把国君和教师并列:“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师凌驾于君之上,所谓“是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上》)

13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35、放于利而行,多怨。

136、孔子的话至今也是我们为学的准则。

13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孔子认为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正派,就是不发命令,学生也会执行;如果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不正派,就是发命令,学生也不听从。

13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0、不学诗,无以言。

141、有教无类。

142、教师所说和所做的一致,证明所说的是正确的,所做是合理的。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榜样才能发挥作用。孔子对学生说过:“予欲无言”,他的学生说:“您假若不说话,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述的呢?”

14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44、他认为可以同学生谈,进行“有言之教”,而不去同他谈,这叫做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谈,只能进行“无言之教”,却去同他谈,这叫做浪费了言语。一个聪明、合格的教师既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语。应该采用“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

14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4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48、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9、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150、《吕氏春秋·尊师》载:子贡问孔子,后世将怎样称道您老人家?孔子说,我何足以称道呢?一定要说时,算做好学不满足,好教而不知疲倦,大概就这样吧!

151、孟子是尊重教师的,是乐于当教师的,他对学生的态度是“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

15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人生态度

154、做人格言

15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57、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5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9、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认为当一种正义事业需要人去担当时,年青一代要敢于勇往直前,责无旁贷,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谦让,即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16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61、宰我这人比较无耻,说,哥安心,怎样?

162、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6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64、《论语里仁篇》中

165、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6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6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9、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170、孔子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如果自身不端正,又怎么能端正别人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孔子的学生子贡称赞孔子教人“正身以俟。”荀子颂扬孔子“早正以待。”(《荀子·儒效》)

171、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72、忠,延申意义上的理解,心字头上有中,中就是平衡、客观。极度的客观,平衡。

17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7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7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176、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17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78、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179、孟子说:“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孟子·离娄下》)认为道德修养高、有才智的教师不断以自己的德行、才智培养、影响他人,社会就会有更多的贤才。突出了教师的育才作用。

18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81、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正如颜渊所赞叹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182、巧言令色,鲜矣仁。

18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84、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85、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86、学生们以我会隐瞒什么吗?我对你们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不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孔子对学生位学与为人毫无保留,做到了“无隐无私”。

18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88、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89、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19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9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9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4、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95、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所谓“无言之教”,就是通过暗示、榜样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1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9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98、孔子很生气,说,你这死没良心的,你安心就这样干吧,***的。父母生你养你这白眼狼,抱着你拉屎拉尿的,你丫发育迟缓,三年才会走路,现在父母去世了,让你守丧三年,你还不愿意,你平时对父母好过三年吗你,靠,你不是我学生。

199、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00、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01、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0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对于年轻一代,孔子是寄予很大希望的。这里包含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发展观点,包含有青年人超过老年人、学生超过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发展观点。

20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05、意思是这宰我这个人问,父母去世我要守三年的丧啊,太久了吧,哥三年不花天酒地,上网打游戏,泡MM,我真的受不了。于是他老师孔子就说:我问你丫的,父母刚死,你就喝酒吃肉,你还有良心吗?

20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7、认为君子的高深造诣要有正确的办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追求得到,自觉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

20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9、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210、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11、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教师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212、《论语·述而》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他的学生公西华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难以学到的啊!

213、公山弗扰占据费邑,起兵造反,反叛季氏,他招请孔子去帮忙。孔子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兴奋的坐不住了,就准备去,他的高足子路很不乐意,说道:“没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是白白叫我去吗?假如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武王的德政在东方再度兴起啊!”

21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上》)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引路人的作用。

215、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216、孔子很重视学生的特长,并且虚心向他们学习。据《论衡·定贤》载,孔子曾说,颜渊的仁德,子贡的口才,子路的勇敢,子张的庄重,都胜过自己。但他能够吸取学生们的长处而避免他们的短处,所以他能够做学生们的老师。

21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18、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论语·颜渊》)孔子说仁者爱护人、关心人、把人当人对待;智者善于了解人,识别人。

21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想了解更多关于孔子关于尊师的名言精选219句的内容,请扫微信
或微信搜索jiemingpan

本文链接:https://www.benshu.com/p/463372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由作者自行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前一篇: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优选好句31句
后一篇: 名言佳句经典100句优选好句158句

栏目精选


笨书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内容由用户上传发布,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24小时内处理或删除。
Copyright © 2020 笨书网  备案号:粤ICP备15074009号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