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书网 + 

首页 »

含“帛”的成语(23个)

作者:子鱼 2022-06-14 23:27:07 / 747次阅读

本文整理了著于竹帛、竹帛之功等含“帛”的成语23个,其中“帛”结尾的成语16个,“帛”在中间的成语7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帛”结尾的成语

1、著于竹帛[zhù yú zhú bó]

【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中。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示例】不过孔子是匹夫制宪,贬天子,刺诸侯,所以不能著于竹帛,只好借口说传授。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2、衣不重帛[yī bù chóng bó]

【解释】指不穿多件丝织的衣服。

【出处】《晋书·刘超传》:“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

【示例】《晋书·刘超传》:“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

3、著乎竹帛[zhù hū zhú bó]

【解释】著: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出处】《吕氏春秋·仲春纪》:“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4、名垂竹帛[míng chuí zhú bó]

【解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示例】十万人马不是一个小数目,将军如真能为朝廷效力,将来定能建不世功业,名垂竹帛。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5、书功竹帛[shū gōng zhú bó]

【解释】把功绩写在竹简绢帛上。比喻载入史册。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

6、善言暖于布帛[shàn yán nuǎn yú bù bó]

【解释】好话比衣服还温暖。形容有益的语言能给人很大的鼓舞和安慰。

【出处】《荀子·荣辱》:“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7、名书竹帛[míng shū zhú bó]

【解释】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8、垂名竹帛[chuí míng zhú bó]

【解释】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示例】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七回

9、子女玉帛[zǐ nǚ yù bó]

【解释】原指人民与财产。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

【出处】《左传·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他生焉。”

【示例】于时北海完富,兰利其子女玉帛,与群盗相应,破其本乡城邑。 ——《旧唐书·薛万彻传》

10、永垂竹帛[yǒng chuí zhú bó]

【解释】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11、鱼书雁帛[yú shū yàn bó]

【解释】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12、子女金帛[zǐ nǚ jīn bó]

【解释】子女:指年轻的男女奴婢。指人民和财物。也泛指财物、财产

【出处】《宋史·岳飞传》:“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

13、著之竹帛[zhù zhī zhú bó]

【解释】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

【出处】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14、功垂竹帛[gōng chuí zhú bó]

【解释】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示例】宫保若能行此上策,岂不是贾让二千年后得一知己?功垂竹帛,万世不朽!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4回

15、束发封帛[shù fā fēng bó]

【解释】指妇女忠贞不渝。

【出处】《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

16、化干戈为玉帛[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老舍《茶馆》第一幕

“帛”在中间的成语

1、竹帛之功[zhú bó zhī gōng]

【解释】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借指典籍。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出处】《汉书·苏武传》:“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示例】莫不持绳待试,贾勇争先;思垂竹帛之功,誓雪朝廷之耻。(《旧唐书·郑畋传》)

2、鱼帛狐篝[yú bó hú gōu]

【解释】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示例】益之民穷变易煽,鱼帛狐篝竞潜结。 ——清·丘逢甲《戊申广州五月五日作》诗

3、束帛加璧[shù bó jiā bì]

【解释】束:一捆。帛:丝织品的总称;束帛:帛五匹;璧:指平圆正中有孔的玉器。五匹帛上面再加美玉。古时聘请或探问时奉送的贵重礼物。

【出处】《礼记·礼器》:“束帛加璧,尊德也。”

【示例】武帝风闻申公重名,立即派遣使臣,用了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迎聘申公。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五十八回

4、金帛珠玉[jīn bó zhū yù]

【解释】帛:丝织品。黄金、绢帛、珍珠、美玉。形容珍贵的东西。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其气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

5、衣帛食肉[yì bó shí ròu]

【解释】穿着精美的丝绸服装,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示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

6、布帛菽粟[bù bó shū sù]

【解释】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出处】汉·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示例】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 ——毛泽东《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

7、鱼帛狐声[yú bó hú shēng]

【解释】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想了解更多关于含“帛”的成语(23个)的内容,请扫微信
或微信搜索jiemingpan

本文链接:https://www.benshu.com/p/137640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由作者自行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前一篇: 含“瓴”的成语(5个)
后一篇: 含“匍”的成语(5个)

栏目精选


笨书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内容由用户上传发布,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24小时内处理或删除。
Copyright © 2020 笨书网  备案号:粤ICP备15074009号

go to top